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苦参治疗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苦参治疗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苦参碱伤肝,为什么以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山豆根作为保肝药使用呢?
无论是山豆根,或是山豆根中含有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其作用到底是保肝护肝、还是导致肝毒性,都是基于合理应用的前提,不存在“山豆根保肝,而山豆根的主要成分苦参碱伤肝”一说。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和山豆根均具有辅助保护肝脏的作用,它们能从辅助抗炎、有助于抗氧化、帮助抗病毒和有利于抑制肝脏纤维化等多个机制层面来达到辅助保肝护肝的作用,且其制剂在临床上也常被应用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缓解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但是,不论是山豆根、还是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苦参碱,在不当使用的情况下均有可能导致肝损伤。
从理论上来说,中草药成分复杂且相互制约,再加上炮制和配伍等减毒增效过程,论毒性应该比提纯的单体化合物要低。故而在不少人的思维中,会有类似“苦参碱伤肝、山豆根保肝”的错觉。其实,伤肝或是保肝,剂量说了算。
任何药物,都存在两面性,也有它的使用安全范围。在药物的最小起效剂量和最小毒性剂量之间,有一个窗口,我们把它叫做治疗窗。治疗窗实际上就是药物使用的安全范围,低于它没有效,高于它则会产生毒性。这个窗口的范围越宽,药物的使用也相对越安全,所以对于一些治疗窗口特别窄的药物,我们要监测它的体内血药浓度,避免超限中毒。
回到苦参碱伤肝这个问题上,已有的研究显示,苦参碱可有助于增加胆汁流量、帮助促进肝细胞再生、减缓肝细胞损伤、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是临床应用于缓解急慢性肝炎和改善恶性肿瘤的上市药物之一(如:注射用盐酸苦参碱)。但不当使用,如应用超出安全范围时,可能导致肝毒性。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味苦性寒,有毒,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之一。
与苦参碱一样,山豆根同样有其安全使用窗口。那么,是不是山豆根的毒性一定比苦参碱小呢?其实,山豆根的毒性比苦参碱更难控制和预测。
我们都知道,中草药来源于纯天然。自然生长的植物,其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如:苦参碱)的含量受产地、外界生长环境、采收加工、储存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到了使用这一环节,其含量还要受到不同提取因素等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批次的药材、不同提取因素等,都会令山豆根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出现较大差异,从给药剂量的稳定性来说,肯定不如成分单一、含量明确的苦参碱制剂。而这个给药剂量稳定性问题引发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导致药效的不稳定,也会相应的带来毒性问题。
这个问题提的好,让中医黑自已去转悠吧。其实苦参碱从多种植物药中都能提纯析出,而成为单味化学药,是西药的生产品或半成品。而山豆根作为中药是全株用,不单含苦参碱,西医认为苦参碱伤肝,那么保肝的那部分是什么?西医们继续找呀。找出来就立功了可以找奖了。
苦参冬季用割吗?
种植苦参的时候应该选择在土壤肥沃的地方,这样就给它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如果是在北方冬季寒冷的情况下想种植苦参,可以选择先在大棚内种植,到了3~4月份天气慢慢转暖的时候,再把它移栽到外面的土地里,这样就可以让它很好的适应外面的温度,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影响它的发苗。还有要注意的是种植前应将苦参的种子放到50度左右的水里泡12个小时左右,这样有利于它的出苗。在播种的时候均匀的将种子撒入洞内,播种的不宜太过紧密,上面盖上松土并浇水,以保证土壤的湿润度。
苦参的成长周期是2~3年,在这期间应该定期对其进行施肥,一般两个月进行一次,以保证苦参有足够的养料。还要对其周围的土进行疏松,如果有杂草的话,也应该及时的除掉。收成的时候应该将其根部整体挖出,去除掉上面的泥土和枯枝,晾晒到完全干燥为止。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苦参治疗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苦参治疗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